精彩看点:城市公交运营之困如何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河南某城市公交停运事件引发热议。如今,虽然该事件已经化解,但与之相关的讨论却仍未停歇,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也值得整个行业警惕和反思。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公交停运?地方公交公司的经营之困,靠“一停了之”就能迎刃而解吗? 多地公交存在亏损情况其实,城市公交因亏损陷入经营危机,在全国范围并非个案。 2022年,河南平顶山和郸城、湖南耒阳、广东博罗、辽宁建昌等多地城市公交公司都曾宣布,暂停部分或全部公交运营服务。今年以来,类似情况并未减少。其中,广州番禺公交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多条便民公交线路停运;2月,有陕西蒲城市民反映,县城公交大面积停运,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同月,黑龙江漠河公交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于2月15日起暂停运行。 在公众印象中,公共交通具有公益性质,且并非盈利事业,因此不会与运营困难扯上关系。但一时间,多地公交线路停运,不免让人疑惑:为何公交公司会陷入经营危机? 在公共交通学者王健看来,身份尴尬是公交企业深陷经营困境的根源所在。“目前,曝出经营困难的大多是民营公交企业,它们完成改制后要自负盈亏,但仍需保持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无法做到完全市场化运营,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交通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失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财政补贴自然就会被公交企业视为‘活下去’的保障。所以,一旦地方财政吃紧,补贴未能及时到位,某些公交公司就会陷入经营危机。”他说。 “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营收下滑,也是公交公司深陷停运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某客运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各地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造成民众出行意愿降低。为节省运营成本,公交公司不得不减停一些线路的班次。但即便如此,公交公司依然要按时支付司机工资、车辆维护、保险等费用,加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对于多地出现部分公交线路停运的情况,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客流量和营业收入下降是“罪魁祸首”。如今,公交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于票款收入,因为社会服务属性,公交票价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且不得随意浮动。这也意味着,仅靠公交客票的边际收益难以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另外,随着出行方式的增多,公共交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载客量逐年下滑,进而造成公交公司的收入大幅减少。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逐年提升,或许是停运问题被放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说,为了加快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中央财政于2015年向运营里程不低于3万公里的新能源公交车提供4万~8万元的运营补贴。这项补贴如之前燃油补贴一样,成为了不少公交公司的“救命稻草”。不过,随着该政策于2019年年底停止,各地公交公司欠薪、经营困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综上来看,摆在公交公司眼前的、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或许就是财政补贴能否及时到位。目前来看,那些被迫停运的公交公司,向外界透露“穷得揭不开锅”的同时,也表露出对财政补贴的迫切渴望。
补贴不是“万能药”巨大的运营亏损缺口似乎是公交公司当下遭遇困境的根源,从企业角度来看,通过财政补贴实现外部“输血”,能够解决其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但实际上,以定额补贴和兜底补贴为代表的既有公交财政补贴模式并不是根治问题的良方。 “财政补贴并非是公交公司脱困的‘万能药’。”在客车行业资深人士任诗发看来,厘清城市公交的公司责任和政府部门的公益责任,细化公共交通激励机制,提供更多除补贴之外的保障措施,是地方政府亟需推进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客车行业专家陈世平也认为,公共交通领域只靠财政补贴度日,显然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持续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公交企业应做出适应性举措来应对挑战,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他进一步表示,因经营困难,公交公司直接发布停运通告,进行“倒逼式呼救”,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说到底,公共交通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公平的最基本体现。即便公交客流大不如前,但每年全国仍有数百亿人次在乘坐公交车,“停运”无论如何都不该成为公交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像这种把公交停运当作博弈筹码的口子不能开,也不应该再次出现。 某客车行业学会专家则认为,公共交通服务无论国营还是民营,都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当“甩手掌柜”。现阶段,受私家车、地铁、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的挤压,公交客流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承担更多的公益责任。 “这就涉及到政府对公共交通管理的模式问题。”王健向记者介绍,在国际公共交通领域,政府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管理大致有3种模式:一是法国巴黎的税收模式;二是美国的联邦政府专项拨款模式;三是英国伦敦的特许经营模式,允许公共交通项目私有化,进行完全市场化竞争。 在王健看来,无论借鉴、学习哪种模式,地方政府都应起到主导作用。对于我国公共交通行业来说,各个城市要因地制宜优化公交客车的角色,将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而非公益服务来管理,从而更好地保障市民基本出行权益。 针对城市公交运营中存在的困难,财政部此前也曾建议,地方政府应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强化规划调控,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完善价格补贴机制,调整优化公交运行线路,提高公交车满载率,合理确定公交车票价体系等。 多元化发展或可解经营之困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不仅能满足上班通勤和低收入人群出行,还能缓解交通压力。一旦“一停了之”,将会给社会和市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对于公交公司来说,客源减少是客观事实,但不能一味靠补贴维系运营,完全可以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针对部分地方公交存在路线规划不合理、发车频次过于密集或稀疏等问题,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站点和线路设置,提高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匹配市民出行需求,增强市民乘车意愿。此前,对于公交车该怎么跑,石家庄公交集团就曾广泛征集民意,进行公交线路优化合并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不少城市的公交公司正在努力求变,积极开拓多元化创收渠道,尝试创新公交服务模式。例如,武汉等地的公交公司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主建设与经营,满足公交车辆自用的同时,还对外开放经营,用“副业”来增加创收;西安公交集团推出网约公交,实时拼单网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地铁接驳功能性和特定性交通出行问题;青岛公交也先后开通了近200条地铁衔接线路,实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服务;湖南益阳、湖北竹山、南京等地的公交公司积极探索“快递+公交”模式,在满足日常公交运营需求的同时,还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在深圳,去年年初不少市民发现乘坐的公交车变得更加“精致”了(小型化定制公交),但内部设施依旧非常完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之余,也能满足市民对公交舒适性、便利性、智能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公交企业还在积极洞察社会需求,尝试公交场站的商业化开发,或是在其周边设立对外车辆维修服务,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反哺公交企业。同时,还有不少地方公交公司围绕公交车的车体、站牌和线路等引入广告业务,或是将公交元素打造成为文创产品,以此来增加创收。 开源节流、造血自救,无疑是公交行业努力的方向。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人们对出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交车承载的不再仅仅是运输任务,更加寄托了出行者对多元化服务的向往。由此看来,公交企业想要提升效益,还有不少潜力可挖。
标签:
-
精彩看点:城市公交运营之困如何解
-
Lucid在重组中将裁员18% 涉及1300人 即时看
-
交口:人事动态_世界新消息
-
环球速看:美翻了!踏青赏花何必远方?在长征家门口就能看见花园
-
每日快报!女子称购买6杯酸奶均有霉斑,2岁儿子饮用后身体不适 厂家回应
-
江苏(南通)-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合作交流会举办
-
送政策、促创新、解难题丨崇川升级优化首席服务员制度
-
环球新资讯:特斯拉Cybertruck转向测试被曝光
-
可变形技术“颠覆”汽车设计-环球速递
-
拒绝价格战,底气何来
-
世界热推荐:聚焦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氢能产业大会召开
-
碳酸锂价格狂飙后腰斩 短期阵痛对产业链影响有多大-全球报道
-
天天观速讯丨长安跨界新公益再进阶,深化酉阳茶油可持续发展模式
-
商络电子:3月28日融券卖出金额1.6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
-
天天热门:政策利好,让鄂产药材“流金淌银”
-
环球即时看!2023年小学生评语家长(七篇)
-
ETF报表系统再度升级!再理解一下报表的分析方法!
-
包银高铁建设实现新进展 移动模架首孔简支梁成功浇筑|全球消息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有证据表明金融环境正在收紧
-
天天看点:宁波建工: 宁波建工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