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 正文

明朝后宫女子等级_明朝的后宫妃嫔等级

2023-06-22 15:46:46 互联网

1、展开3全部 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

2、明朝时期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

3、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


(相关资料图)

4、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

5、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

6、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7、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8、扩展资料:明朝嫔妃制度:名号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

9、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

10、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11、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

12、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

13、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

14、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

15、注: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16、2、等级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

17、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

18、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19、注: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20、3、待遇是以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

21、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

22、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

23、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

24、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

25、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

26、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

27、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28、4、殡葬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

29、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

30、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

31、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3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嫔妃等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