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 > 正文

开学季,聊聊新产业下的汽车学科怎么改

2023-08-28 10:59:17 中国汽车报网

“在我们的汽车人才‘金字塔’里,除了领军人才,地方高校人才才是生力军,他们或许不能引领或改变行业发展趋势,但可以把很多行业大咖的想法落地,值得关注。”在谈起高校学科改革时,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胡远志希望,行业能在聚焦领军人才这一小部分人才的同时,也把目光放到更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上。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人才新需求,作为行业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主体,开设有汽车类专业的高校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专业设置到学科分类,从教学内容到师资力量,从学训结合到校企合作,无一不在进行着广泛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们的入学和老生们的返校。面对变革中的新汽车产业,相关学科改革该如何推进?


(资料图)

人才供不应求 矛盾问题突出    

“未来1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汽车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科技和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在第三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上,中国科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说。

他指出,根据调研,目前汽车行业的科技人才总量供给不足,缺口巨大,以及学生毕业到岗之后,知识体系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人岗匹配度较差,适应岗位的时间很长。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有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培养模式不能充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进一步发挥合力弥补行业所需的跨界创新人才刻不容缓。

据悉,目前汽车行业交叉型创新人才缺口较大、产教相对脱节,导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适配的问题依然突出。

张进华分享了一组预测数据: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才净缺口约为3.2万人,相当于届时人才需求总量的17.2%;2025年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净缺口约为2.9万人,占届时人才需求总量的10%。

汽车学科改革势在必行

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背后,是人才现有知识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不匹配。

“当前汽车产业与学术界对汽车相关学科改革与升级的共识越来越强,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近日公开表示,传统的以单一学科为导向的育人理念、培养体系、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面向新汽车时代的汽车学科要改革,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既专又宽"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面向智能汽车产业,赵祥模认为,高校人才培养亟需解决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如何在有限培养周期内,构建与技术变革、学科交叉知识更新相匹配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是如何在智能汽车新技术快速迭代,知识“爆炸”的背景下,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端产品开发的能力;

三是如何将大平台、大团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而在胡远志看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方兴未艾,给当前的汽车学科建设带来了三大矛盾,分别是:知识爆炸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矛盾、实践设备数量与学生人数的矛盾、知识更新速度与老师更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间的矛盾。

以学为中心 虚实结合 

贯通理论与实践

在应对各方面矛盾与问题中,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学科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我们对原有的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度解析,把原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中心。任务目标从提高‘教’的质量向提高‘学’的质量进行转变。”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赵剑表示,在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就放在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上,以学到的知识点为牵引,实现知识框架的融合。

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赵剑提出,在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看书只能获得相应知识,但缺乏应用实验;现在则可以开展虚实结合的相应实验,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贯通。

“值得指出的是,贯通式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构建完整的含有大量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的体系库。”赵剑强调。

理论教学与实践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胡远志的答案是学以致用。

在提及教学实践时,他分享了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的做法:建立了汽车科技馆,长时间开放实践基地。

“汽车科技馆基本12小时开放,全是学生在管理。从大一新生开始,我们就全部开展逆向工程,花两个月时间全部进行培训。”胡远志认为,汽车工程实践就是通过各种案例式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汽车关键性能的开发技术,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开发工具、了解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实现全专业培养,让学生学以致用。

充分发挥行业作用 为教育提供服务    

正如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长周爱军所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目前工程教育面临产教脱节问题的有效方案。

周爱军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为教育提供服务,实现多赢局面。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这是教育界和产业界达成的共识。

“汽车产业转型期的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协同攻关、共同努力,构建以产教深度融合和跨界协同为特征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生态圈。”朱明荣分享了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成功案例,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形成的"1(一个现代产业学院)+ X(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的"血缘式"特色办学模式、上海科技技术职业学院打造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型高职院校以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

朱明荣提出,校企双方如何依托优势学科和科技资源,形成项目共研、平台共享、资源共建、成果共用、人才共育的长效保障机制,仍然值得各方在合力推动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有理由相信,在产业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持续探索与深入合作下,汽车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行业也将在更强大人才队伍的支撑下,实现自身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薛亚培

标签: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