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 正文

茶陵桃坑乡发展“甜蜜产业” “酿”出美好生活

2022-04-29 14:09:19 株洲日报

暮春时节,随着漫山晨雾的消散,茶陵县桃坑乡春风村的山色愈显葱郁,茂密的山林中点缀着各色花朵。该村麻路组60岁的养蜂达人刘科成和妻子,趁着花期还未结束,一大早就带着工具在家门前的养蜂基地查看蜂箱。

“2020年开始,我在茶陵县惠源原生态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惠源合作社”)养蜂基地务工,仅去年务工工资就有6万余元。”刘科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靠着这个“甜蜜产业”,他家成为当地致富典型。

被誉为茶陵“林海”的桃坑乡,每年春天,满山满地的桐树花、野生药材花、杜鹃花等争相盛开,使得这里成为中华蜜蜂生存的乐土。年来,该乡因势利导,积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按照“统一标准蜂箱、统一养殖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方式,发展“甜蜜产业”,“酿”出美好生活。

1

集体经济先行,迎来产业“萌芽”

惠源合作社林下养蜂基地位于春风村麻路组,但让人诧异的是,这个合作社却是由桃坑乡邺坑村村委于2017年创建的。

养蜂,在桃坑不是一件稀罕事儿。茶陵县蜂蜜协会副会长、原邺坑村支部书记罗明波告诉记者,过去,虽然乡里不少人养蜂,以前由于交通不畅,这里酿出的蜜基本是自己吃或送礼。

以山地为主的邺坑村,自2014年全面封山育林后,一直没有新产业。2017年,随着扶贫工作逐步开展,封闭的山路被打通了,村里“碰巧”迎来了有发展蜂蜜产业经验的扶贫工作队,一个林下蜂业产业开始“萌芽”。

养了这么多年的蜂,从没见村里有人靠这个致富!产业发展之初,村民顾虑不小。

“我们先自己干,干出成绩再带动更多村民参与。”邺坑村党支部书记邝银兰说,当时村里利用扶贫资金,采购50多个蜂箱,并聘请村里能人养蜂。2017年开始养,当年就获利。

好的蜜源,是蜂蜜产量和质量提升的关键。经过两年发展,邝银兰意识到,树种繁多的春风村比以杉木为主的邺坑村,更适合养蜂。

2020年,惠源合作社将林下养蜂基地转移至春风村,还收购了刘科成的蜂箱,并以每个蜂箱300元/年的照顾费聘请他来务工。去年,该合作社通过蜜蜂繁育,蜂箱增至200余个,蜂蜜年产量达1000余公斤。

2

市场倒逼质量,培育蜂蜜品牌

春季不仅是酿蜜好时节,也是蜜蜂繁殖高峰期。

“这个季节我们不割蜜,要等到端午节后才割,而且全年只会割一批。”刘科成介绍,限制时节、限制收割频率,才能产出高质量蜜。

“市场在‘推’,不‘跑’不行。”谈及如今“严苛”的生产模式,邝银兰感慨道,不论是品牌创建,还是品质管理,都是市场在“倒逼”。

2020年,邺坑村在外创业的能人提出,愿意采购村里的蜂蜜作礼品用,但前提是蜂蜜要包装好。

这对邺坑村来说,是蜂蜜外销的机会。村里高度重视,当年注册了“湘农客百花蜜”商标,并设计专门的包装,该村蜂蜜从此销往全国各地。

谁料当年11月初,一个投诉从新疆传来——发运过去的蜂蜜固化膨胀,将包装瓶撑裂了!究其原因是收割频繁,导致蜂蜜含水量多,质量不高。

这次教训让邝银兰深刻意识到品质才是品牌的基础。2021年,惠源合作社调整了蜂蜜收割模式,改一年收割三茬为一年收割一茬,且收割期限制在端午节后的15天内,以此来提质。

质量的提升,带来的是口碑和效益。曾经售价每斤40元的“湘农客百花蜜”,而今涨至每斤80元以上,成为湘赣边的明星农产品。

3

五个“统一”带动,助推产业发展

走进邺坑村,整宽阔的村道、高颜值的太阳能路灯、常青的绿化带……无一不述说着美丽乡村的变化,这得益于该村发展蜂蜜产业带来的丰厚集体收入。仅2021年,蜂蜜产业为该村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

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让不少村民“眼红”。去年,一些春风村蜂农找到惠源合作社,希望能够帮忙销售蜂蜜,这正中邝银兰的“下怀”。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带动村民致富。”邝银兰说,接村民搭上合作社的“快车”,不能以消耗、滥用品牌名气为代价,统一质量标准是底线。

今年初,惠源合作社与春风村3名养蜂大户签订合作协议,要求其与合作社统一标准蜂箱、统一养殖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生产蜂蜜,再经由合作社以统一品牌销售。以这种模式,惠源合作社蜂箱规模扩大至1000个,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以上。

邺坑村的产业模式,被桃坑乡政府确定为蜂蜜产业发展样板。该乡党委书记谭彪峰介绍,目前该乡计划将蜂蜜产业打造成主要产业之一,以五个“统一”整合全乡蜂蜜产业,抱团抢市场、谋红利,让林下产业,酿出“甜蜜”生活。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陈洲

通讯员/阳童 李亚玲)

标签: 茶陵县桃坑乡 林下蜂业产业 湘农客百花蜜 茶陵县惠源原生态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