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 > 正文

深圳市地市排名第一 罗湖区县(市、区)排名第一

2022-04-28 14:22:24 深圳商报

4月25日上午,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深圳市在全省21个地市排名第一,深圳市罗湖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排名第一。

构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22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为深圳文化强市描绘了一张“施工蓝图”,提出要建设“四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构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是题中应有之意。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体系涵盖公共文化投入、设施、队伍、供给、社会参与、数字化、群众满意度、安全生产等方面共41个指标,是反映城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的综合评估,目前已开展3次评估。深圳自2018年度排名全省第四稳步上升到2019年度的全省第二,2020年度跃升至全省第一。本次评估还首次拓展到县(市、区)一级,深圳市罗湖区围绕“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定位,高标准落实文体设施提升改造、文化服务供给优化、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机制创新等工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在全省122个县(市、区)排名第一。

构筑“十分钟文化圈”

记者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制健全、服务质量较高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宝安、南山、罗湖、福田和盐田等5个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深圳市文化馆及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7个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7个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深圳已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初步构筑起“十分钟文化圈”。截至2021年底,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区)共建成区级以上文化馆10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3个,街道、社区两级覆盖率均达到100%;建成公共图书馆733家,其中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21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6个。

瞄准全球标杆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发展定位,深圳年规划建设了具有国际一流水的深圳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开工建设深圳第二图书馆等一批市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形成相互呼应的城市文化群落。

探索公共文化机制创新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拿奖大户”,深圳一直坚持立法先行,让公共文化制度体系保障更有力。年来,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加紧对《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进行修订完善,制订出台《无人值守智慧书房设计服务规范》等标准,《全民艺术普及慕课建设研究》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列入“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并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深圳在公共文化机制方面的创新,一直是国内城市的标杆。2019年,深圳受邀在全国公共文化重点改革任务现场会上介绍经验做法。2021年7月,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47条清单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发文点赞并向全国推介。迄今为止,深圳已有1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1个省级示范区,1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3个省级示范项目。

此外,深圳还构建了规模化、系列化、多层次的文体活动体系。组织策划重大主题文化活动,去年举办的“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不断完善“城市文化菜单”,擦亮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来深青工文体节、南山流行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通过开展公益培训、展览展示、文化演出、高雅艺术购票补贴等方式,向市民普及艺术和美育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文化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久前,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目前全市共建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215支,注册文化志愿者累计6.2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高达千分之3.6。“深圳市建设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创新实践”入选中组部组编的《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关爱劳务工子女爱心课堂”“企业文化服务联盟”等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首席记者 刘悠扬

通讯员 黄伟彬/文

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图)

标签: 深圳市政府 深圳文化强市 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